产品介绍
??新能源汽车主驱控制平台,是通过高压电池包提供动力,利用逆变器改变电流的频率和幅值,驱动永磁同步电机(PMSM)工作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:
??高压侧(HV)包括功率驱动模块(SiC MOSFET或IGBT)、隔离栅极驱动芯片(L9502)、高压信号采集模块等,可适用于直流母线电压400V/800V的主驱系统。
??低压侧(LV)包括系统基础芯片(L9396)、主控芯片(SPC58NN)、旋转变压器调制电路、低压信号采集电路等,实现电源部分功能安全保护、旋转变压器软件解码、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处理、CAN总线的信号交互等功能。
??采用ST SPC58NN芯片的主驱系统架构,如下图1所示;产品实物外观图,参见下图2所示。
??图1 采用SPC58NN芯片的主驱系统架构图
??
??图2 主驱产品外观图
??系统软件架构采用基于Classic AUTOSAR (V 4.x.x)开发,如下图3所示,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:
??基于SPC58NN的芯片底层驱动软件(MCAL)。
??基础软件组件(BSW),包括CAN通信通道的处理、内核启动等。
??复杂驱动软件(CDD),包括模拟信号采集、电源管理模块、功率芯片驱动等。
??操作系统层(OS),实现内核的任务调度等。
??实时运行环境(Runtime Environment),实现应用层与基础软件组件信息的交互。
??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,实现FOC算法、内核任务分配等。
??
??图3 基于AUTOSAR架构的软件开发平台
??三. 产品特色
??作为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主驱开发平台,可以很好地契合市场需求,具有以下特性:
??1. SPC58NN MCU具有的优势功能:
??算力:单次正弦函数计算时间(315ns – Hightec编译器,235ns – Greenhill编译器),可以很好地满足具有较大的算力需求,如:旋转变压器软件解码、FOC算法等。
??内核架构:SPC58NN芯片为3核,分别为Core0、Core 1和Core 2,其中两个核Core 0和Core 2带有锁步功能(Lock step),每个核的主频最高可以达到200MHz,可以满足功能安全等级ASIL-D的要求。
??芯片内部的外设桥接采用双Crossbar架构,每个核享有均等的权利访问外设单元,如图4所示,当最大主频为200MHz时,采用XBAR1/XBAR2开关进行数据访问时,访问时间小于5个时钟周期,可实现核间的信息快速共享。
??图4 SPC58NN双Crossbar内部结构
??内含GTM模块:采用多通道定序器(MCS),内部架构如下图5所示,满足GTM规范版本V3.1.5.0和GTM配置版本V344,同时最大时钟频率可支持200MHz,并带有死区配置模块(DTM),可以实现PWM控制,降低CPU负荷。同时,MCS具有可编程逻辑保护功能 ― 复杂的逻辑指令能被快速实现,紧急关断立即执行。
??
??图5 GTM模块内部架构图
??2. 旋转变压器软解码:解码精度,小于±0.6°。
??基本原理:通过GTM的模块产生一对互补的10kHz的脉宽信号,并经过硬件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,生成正弦激励信号作为旋转变压器的输入信号;经旋转变压器的硬件电路处理后,可以得到一组正弦信号(SIN)和一组余弦信号(COS)反馈信号,并经过分压滤波电路处理后,通过ADC采样和软件解码处理,得到永磁同步电机的旋转角度。
??3. FOC算法:FOC(Field-Oriented Control)算法采用模型开发的方式,代码自动生成,提升开发效率。
??FOC算法原理:FOC亦称为矢量控制,在整个扭矩和速度范围内提供良好的控制能力,实现将定子电流从静止坐标系转换为转子磁链坐标系,即d-q坐标系,并采用SVPWM(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)或SPWM(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)技术,经栅极驱动模块和功率驱动模块,实现对永磁同步马达(PMSM)和交流感应马达(ACIM)的控制。
??关于FOC的控制电路图和开发模型,参见图7和图8所示。
??控制模式: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是FOC常用的控制模式。为使马达得到更精确可靠的控制,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(MTPA)、弱磁控制、死区补偿、谐波补偿、前馈、过调制限制、功率限制、温度限制等也应用于主驱系统控制算法。
??图7 FOC控制电路框
图8 基于模型开发的FOC算法模型
?
??4. 其它特性:
??基于Classic AUTOSAR的软件架构,软件结构和代码编写规范,便于软件协作开发,维护和升级方便。
??栅极驱动模块和功率驱动模块具有的兼容特性,可以支持高效的驱动控制。
??系统基于ISO 26262标准的功能安全开发,可达到ASIL-D的等级需求。